仅重2克!第二附属医院成功完成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
  • 作者:秦紫霞
  • 编辑:欧科彤
  • 发布时间:2021-04-09

4月5日,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成功为患者刘阿姨装上了一枚微型心脏起搏器。这枚起搏器仅重2克,只比一颗胶囊大一些,手术穿刺口仅1厘米,刷新了医院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新纪录,标志着第二附属医院在起搏电生理技术领域紧跟国内外最新步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启了医院起搏器治疗进入无导线时代。

起搏器“罢工” 刘阿姨“心”快撑不住了

2008年,刘阿姨心脏因态窦房结综合征在外院进行了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没想到术后,因囊袋感染,她再次接受了起搏器更换术,多次的手术创伤给刘阿姨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今年,刘阿姨再次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她来到第二附属医院进行检查,在对起搏器程控检查时,提示起搏器电池耗竭。对于起搏器依赖患者,起搏器的正常工作意味着生命的保障,起搏器电池耗竭,意味着刘阿姨必须再次接受起搏器更换手术,手术的疼痛经历让刘阿姨心情沉重,她十分害怕且抗拒。“太痛苦了,我不想再经历一次了。”刘阿姨说到。

有没有既可以让刘阿姨避免开刀手术的痛苦,又能装上起搏器的方案?

心血管内科专家团队对刘阿姨进行了详细检查,就检查结果及刘阿姨临床心理情况进行反复讨论研究,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由于起搏器依赖必须行起搏器植入治疗,考虑到患者再次手术的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及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决定选择国内外最先进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进行治疗。该起搏器无需置入心内膜电极导线,也无需在胸前壁下开刀制作起搏器囊袋,植入成功率非常高,减少了并发症与感染风险。

经过术前缜密诊疗方案分析,同患者和家属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4月5日,在医院介入室,无导线起搏器手术正式开始,仅约半小时左右顺利完成,术口仅为1厘米大小的穿刺口。据介绍,微创手术方式避免了传统心脏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皮下囊袋痕迹和手术创口伤疤,是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心脏健康的“隐身保镖”,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月8日,刘阿姨顺利出院。“感谢你们给了我再次的生命,这个起搏器很舒服,没有后续疼痛,真的很好,太感谢了。”刘阿姨紧紧握着医生们的手,表达了对心血管内科团队及全体医护人员的感谢。

仅重2克!“心时代的胶囊”来了

据了解,Micra是目前全球体积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手术全程均系经导管的微创介入手术方式,与普通起搏器对比Micra心脏起搏器不需电极导线就可进行起搏治疗,植入心脏后“胶囊式起搏器”附着在心脏内壁上,末端发出电脉冲起搏心跳,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在起搏电生理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它的问世为合并感染的患者、多脏器衰竭的患者以及基础条件差无法耐受传统起搏器禁忌症的患者带来曙光。

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减小了93%,仅有维生素胶囊大小,重量仅约2g,起搏器电池的续航寿命超过12年,更兼容了1.5T/3.0T核磁共振检查的创新功能,可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保护。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也相对传统手术方式更加良好,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具有无伤疤、无切口、恢复快等特点,使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在围手术期的体验。

此次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标志着第二附属医院在起搏电生理技术领域紧跟国内外最新步伐,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医院大力支持和鼓励下,今后,心血管内科全体医护工作者将继续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掌握先进医疗技术,为广大人民身心健康护航,更好的满足广大患者临床需求。

(文/秦紫霞 图/欧科彤 审核/周愉、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