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THIS NAME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规章制度 >> 正文

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

发布日期:2022-10-10    作者:邢雪琨     来源: 无     编辑:邢雪琨

火灾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发现火情,应立即切断电源、火源,移走钢瓶等压力容器,同时组织学生有序疏散,关闭门窗和紧急通道处防火门,并迅速向学院、学院相关责任人报告;学院、学院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根据火灾发生位置及周围环境,判断火灾发生原因、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明确救灾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消防器材进行扑救。

3.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划定危险区,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视火情拨打119报警求救,讲明火灾发生地点、燃烧物质种类、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联系电话等情况。如为校外公安消防部门,须派人到主要路口接应消防车。

4.消防车到来之前,学院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应积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进行扑救,做好火情介绍、原因调查、善后处理等工作。

5.防范措施

①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一切加热工具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离开实验室时应检查是否关闭水源、切断总电源。

②按规定配备灭火器、灭火毯、沙箱等消防器材,并经常检查消防器材的有效性,熟悉其操作规范,清楚安全通道所在位置,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常规培训。

③转移、分装或使用易燃性液体,溶解其他物质时,附近不能有明火。若需点火,应先进行排风,排出可燃性蒸汽。

④火灾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且尽量不让学生参加灭火。

⑤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资料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器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使用二氧化碳、沙子或干粉灭火器;可燃金属,如钠、镁、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使用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爆炸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发生爆炸事故后,现场教师在安全的情况下,必须马上切断电源、水源,关闭管道阀门,转移其他易爆物品,组织学生及其他人员有序撤离,并立即向相关责任人汇报。

2.学院、学院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3.保卫处要在爆炸现场及时设置隔离带,封锁和保护现场,维护现场秩序,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检查并消除继发性危险,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如发现肇事者或直接责任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控制住,并迅速向公安机关报告。

4.认真配合公安消防部门做好物证搜寻、排除险情等工作,防止继发性爆炸。

5.防范措施

①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设备。如常压下进行蒸馏或加热回流,仪器必须与大气相通。蒸馏时要注意,不要将物料蒸干。减压操作时,不能使用不耐外压的玻璃仪器。

②对于放热量很大的合成反应,要小心地慢慢滴加物料,并注意冷却,同时要防止漏液。

中毒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救助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1.如发生气体中毒,应马上打开窗户通风,并疏散学生离开实验室到安全的地方,将中毒者转移至安全地带,解开领扣,使其呼吸通畅,让中毒者能呼吸到新鲜空气。

2.误食毒物中毒者,须立即引吐、洗胃及导泻,患者清醒而合作的,饮大量清水引吐,亦可用药物引吐。对引吐效果不好或昏迷的,立即送医院洗胃。

3.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硫酸镁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用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恶化。砷或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

4.对于氯化钡、碳酸钡中毒,可口服硫酸钠。氨、铬酸盐、铜盐、汞盐、羟酸盐、醛类、脂类中毒时,可喝牛奶、生鸡蛋等缓解剂。烷烃、苯、石油醚中毒时,可以喝一汤匙液状石蜡和一杯含硫酸镁或硫酸钠的水。

5.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应立即将患者转移离开中毒现场,给予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气管痉挛者应酌情给解痉挛药物雾化吸入。

6.防范措施

①实验人员一般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罩、防毒服装、防毒手套、防毒靴等。

②实验室应设有通风橱,有毒气或烟雾产生的实验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尾气用适当试剂吸收。拆卸有毒实验装置时,也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③禁止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闻气体应“招气入鼻”,即用手轻拂气体,把气体扇向鼻孔(少量)。

④仪器中的反应物倾倒出来后再清洗,不得将有毒物质倒入水槽里,应收集并统一处理。有毒物质剩余后不可随意乱扔。

⑤皮肤破损后不能接触有毒物质,以免有毒物质经伤口侵入人体造成中毒。

⑥每次实验完毕,应用冷水洗净手和脸后再离开实验室。不宜用热水洗手和脸,易导致皮肤毛孔扩张,有毒物质渗入。

烧伤灼伤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出现强酸强碱外溅烧伤皮肤或粘膜时,受伤人员应脱下防护服,如强酸外溅,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口(石碳酸灼伤用乙醇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液冲洗,最后涂上甘油;如强碱外溅,则用干净毛巾擦净伤处,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稀醋酸或柠檬汁清洗(生石灰灼伤时,用油脂类物质除去生石灰,再用水冲洗)。

2.出现热力烧伤时,应迅速脱离热源,采用可行措施灭火后,用凉水冲淋或浸泡烧伤部位,尽量避免伤口再损伤。如身上起火,要立即脱去衣物用水浇灭或躺下滚压灭火,不可奔跑或站立呼叫,以免风助火旺,造成呼吸道烧伤。

3.皮肤被液溴灼伤时,立即用2%硫代硫酸钠溶液冲洗至伤处呈白色;或先用酒精冲洗,再涂上甘油。眼睛受到溴蒸气刺激不能睁开时,对着盛酒精的容器注视片刻。

4.氢氟酸灼伤时,用大量冷水冲洗,再以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然后用甘油氧化镁涂在纱布上包扎。

5.苯酚灼伤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4体积10%的酒精与1体积三氯化铁混合液冲洗。

6.伤处用清洁布单、衣服等覆盖或包扎,然后迅速送往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7.发现烧伤事故后应立即报告实验室责任人及上级主管部门,并进行记录。

8.防范措施

①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化学试剂危害性、危害程度以及高温作业知识培训,了解化学试剂和高温作业安全重要性,提高防患意识。

②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设备及试剂使用等操作规程。

触电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触电后,首先要切断电源,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救护人员不得直接触及伤员。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清醒,让其就地休息;不清醒则就地仰卧,确保气道通畅,注意保暖;严重的,联系校医院,同时坚持用人工心肺复苏法正确抢救,直至医务人员到场抢救。

3.触电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在现场设置警戒线,维护抢救现场正常秩序,警戒人员引导医务人员快速进入事故现场。

4.事故现场警戒线必须等医务人员将触电者带离现场,事故调查和排险抢修工作完毕,现场无事故隐患后,方可解除。

5.防范措施

①操作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也不可把电器弄湿,若不小心弄湿,应等干燥后再用。

②金属外壳的仪器设备要有充分的接地保护。

特种设备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发生特种设备伤害事故后,现场人员要保持冷静,迅速对受伤人员进行检查,先看神志、呼吸、接着摸脉搏、听心跳、再查瞳孔,检查局部有无创伤、出血、骨折、畸形等变化,根据伤者情况,针对性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止血、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2.拨打急救电话,简要说明受伤情况、症状等,并询问清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应做什么。

3.遵循“先救命、后救肢”原则,优先处理颅脑伤、胸伤、肝脾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内脏伤,然后处理肢体出血、骨折等伤。

4.防范措施

①在特种设备的传动部分、操作区、高处作业区、其他运行部分、移动设备的移动区域等重点部位,增设隔离、联锁控制、超限保险、紧急制动等安全防护装置和报警装置。

②设备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不需要进入危险区域的场合,优先选择固定式防护装置;设备正常运行期间操作者需要进入危险区域的场合,考虑采用联锁装置、自动停机装置、可调防护装置、自动关闭防护装置、双手操纵装置、可控防护装置等。

③对设备标定、过程转换、故障查找、清理或维修等非运行状态期间需要进入危险区的场合,可采用手动控制模式、止动操纵装置或双手操纵装置、电动-有限运动操纵装置等。

④及时监控设备使之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加强对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按照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特种设备。

失窃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发现物品被盗应先保护现场,并立即向学院保卫处报案(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化品被盗或被盗数额较大时可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简要说明被盗时间、地点、丢失物品及价值,以便保卫处了解实验室失窃基本情况,抓获盗窃嫌疑人。

2.若盗窃嫌疑人逃脱,保卫处应进行现场勘查,询问笔录详细记录案发过程,并查找有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做好破案准备。

3.做好善后处理。一是抓获盗窃嫌疑人,返还被盗物品;二是加大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偷盗者;三是未能破获的盗窃案件应说明情况和原因。

4.防范措施

①加强防范意识,每周进行多次不定时巡视,及时检查门、窗等是否关闭和牢固。

②随手关门关窗,贵重物品随身携带,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化品要用专用安全柜保管并落实双人双锁制度。

③学院所有师生都要对安全防盗高度重视,一旦发现盗窃和可疑人员要积极主动及时报警。迅速向学院领导汇报,做到尽快处理和调查。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化学品泄漏后,现场人员首先进行个人防护,然后关闭电源,迅速启动排气装置将有毒气体排出,打开门窗通风,并疏散附近人员至上风区,同时隔离泄漏污染区。

2.大量易燃、腐蚀、有毒液体泄漏后,切断电源,在实验室门口设置围堰、警戒线后撤离,打119报警电话等待应急救援人员处置。

3.向有害物蒸汽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可燃物,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破坏燃烧条件。对于泄漏液体,用毛巾或抹布擦拭、吸收泄漏源洒出的液体,并将液体挤到容器中,倒入玻璃瓶进行密封。对于气体泄漏,应开窗保持通风,稀释其浓度。

4.危险化学品被带离实验室,应立即采取措施追回,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防范措施

①有机化合物中的过氧化物、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干燥的重氮盐、叠氮化物、重金属的炔化物等,均是易爆物品,在使用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②含过氧化物的乙醚蒸馏时,事先必须除去过氧化物。若有过氧化物,可加入硫酸亚铁的酸性溶液予以除去。

③芳香族多硝基化合物严禁在烘箱内干燥。

④严禁将乙醇和浓硝酸混合在一起。

⑤严禁将氢气、乙炔、环氧乙烷等气体与空气混合。

⑥用剩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和氧化剂KMnO4、KClO3、Na2O2等极易燃易挥发的有机物不可随便丢弃。

生物安全事故处置及防范措施

1.出现刺伤、切割伤或擦伤时,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血液,用消毒液涂抹或浸泡伤处,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

2.病原微生物泼溅到皮肤上,立即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然后用清水冲洗;病原微生物泼溅到眼内,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然后用清水冲洗;病原微生物泼溅到衣服、鞋帽上或桌面、地面,立即消毒。

3.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时,封闭实验室和可扩散的场所,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进行现场消毒,对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采取隔离、捕杀等措施。

4.容器破碎及病原微生物溢出时,佩戴手套、护目镜、穿防护服,用布或纸巾覆盖受污染的破碎物品,由外向内进行消毒处理;玻璃碎片用镊子清理,再用消毒剂擦拭污染区域。如果用簸箕清理,应对其进行高压灭菌。用于清理的布、纸巾等物品作为污染性废弃物处置。

5.离心机内盛放病原微生物的离心管破裂时,佩戴手套、护目镜、穿防护服;非密封离心机离心管破裂或疑似破裂时,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30分钟;如果机器停止运转后发现破裂,应立即盖上盖子并密闭30分钟。使用镊子清理玻璃碎片,所有碎片、离心桶、十字轴和转子都应放在消毒液内浸泡消毒30分钟;离心机内腔用同种消毒液擦拭后再用清水冲洗并干燥。可封闭的离心桶(安全杯)内离心管发生破裂时,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装卸密封离心桶;如果安全杯内发生破损,应松开安全杯盖子将离心桶高压灭菌。

6.动物抓伤、咬伤后,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血液,用消毒液(75%酒精、碘伏、0.2-0.5%过氧乙酸、500-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涂抹或浸泡伤处,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必要时需到医院治疗或注射有关疫苗。

7.人与动物共患疫情或疑似疫情,立即到医院感染科就诊检查治疗,并封闭工作现场;对发病动物采样后,处死动物,高压灭菌后冻存处置;对封闭的饲养室现场进行2%过氧乙酸空气喷洒消毒灭菌,对封闭的工作现场进行甲醛蒸熏24小时,用1%甲酚皂溶液喷洒室外地面。

8.经环境部门检测,结果为阴性后,原实验室方可重新消毒灭菌启用。被隔离治疗、观察的人员,经卫生部门确认无碍并不具有传染性后,方可解控。

9.防控措施

①加强生物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配置实验室设备和个人防护器具。

②配备传染病病原样本、有毒有害化学品监控报警装置,加强管理,防止丢失。

③建立完善生物实验室安全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并严格执行。

④加强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和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佩戴好防护服、手套和安全眼镜等防护器具后,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

⑤生物实验室培养物、废弃物处置前,必须进行灭活、消毒处理。

上一条:SPF级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下一条:实验室管理体制

关闭